可李恪是谁?是在封地数年如一日深耕细作、在突厥阵前敢以三千骑兵奇袭王庭的燕王。
他早已不是那类被几句夸赞就冲昏头脑的毛头小子。
这章没有结束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
深知“木秀于林,风必摧之”的道理的他。
尤其眼下太子携东宫六卫前来,本就带着几分微妙的针对意味。
若是此刻还顺着众人的追捧与太子李承乾正面对上,那才是傻。
也会让太子心生忌惮,平白为自己树敌。
所以他话里话外都把“服从”二字摆在明面上。
既强调太子“代表朝廷与陛下”的正统性,又突出李靖“大总管”的主帅地位,把自己摆在“协助者”的位置上,既给足了两人颜面,也悄悄避开了
一直默不说话的秦琼秦叔宝,将李恪的心思看得通透,心中愈发欣赏李恪。
从一名不见经传的皇子,一步步走到今天这个位置,靠的不仅是战功。
更是这份远超年龄的沉稳与通透。
他想起多年前在长安初见李恪时的情形,那时这位皇子虽然才华横溢,却难免带着几分少年人的锐气。
而如今的李恪,已然懂得藏锋守拙,将一身锋芒尽数收敛在温润如玉的表象之下。
为了不让其他人,再把话题放到李恪身上。
他适时开口,接过话头,岔开话题道。
“药师,你怕不是又想偷懒,依我看,燕王这话在理,咱们都是为了朝廷办事,哪有什么‘谁的地盘’之说?”
“再则,在场的人当中,你的官当得最大,又是节制全军的大总管,迎接太子、统筹犒军事宜,本就该由你拿主意。眼下燕王殿下年轻识浅,正该多跟着您学习历练才是。”
秦叔宝这话既给足了李靖面子,又不动声色地将话题从“追捧李恪”转移到“商议正事”上,巧妙化解了可能让李恪陷入的尴尬处境。
帐内众人一听,纷纷点头附和。
毕竟李靖是主帅,由他统筹全局本就是天经地义,之前不过是被气氛带动,才故意吹捧了李恪几句。
程咬金自然明白秦叔宝的用意,加上程咬金本来也就非常欣赏喜欢。
要不然,也不会在长安时,就与李恪一起合作做生意。
他哈哈一笑,顺势接话。
“二哥你这话说得在理!既然话都说到这份上,咱们今日就把分工定下来,免得日后手忙脚乱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