他何时受过这样的委屈!
明帝当即就要下令镇压,这个节骨眼上有朝臣提出请国师出面。
明帝最终答应了。
于是,国师再次回到朝堂,安排官员,弥合矛盾。
短时间之内,滔天的民怨全部都被化解。
明帝也从“昏君”变成了“知人善任”的典型。
这前后的巨大反差,一度让明帝有种怀疑人生的感觉。
不过,他也意识到了。
国师在治国理政的本事上确实高过自己一筹。
但他仍不愿意放下手中的权力。
否则,自己冒着风险背叛丞相,跑来西武的意义在哪?
这个节骨眼上。
国师主动退了一步,表示他的使命完成,又将重新退居幕后。
明帝很满意他的态度。
但是,这次的失败也让明帝吸取了教训。
他需要留着国师来帮助自己决策。
同时,此举也有意挽回他先前失去的形象。
于是明帝一纸令下,国师就重新回到了辅政的位置上。
接下来关于大武境内的各种决策。
明帝自己想不明白的地方,就会与国师一同商量,最终的结果往往都是他被说服。
这让明帝潜意识里,对国师生出了一种认同感。
不过,作为帝王的骄傲,让他不愿意直面这个现实。
明帝更倾向于。
这是自己脑海中早就有的想法,只是经由国师之口说出来罢了。
要不然,底下人为何只歌颂他的功德而不提国师呢?
晋帝一直关注着大武的内情。
他得知了明帝主政之后做的一系列傻事,原本有些郁闷的心情瞬间得到了慰藉。
这种蠢货,果然还是被自己保护得太好了。
光他自己知道还不够。
晋帝又命人大肆替明帝宣传,成功让这位昔日的帝王在大晋之内名声扫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