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有理,摄政王殿下统兵有方,这都是殿下的功劳。”
“是啊,若没有摄政王殿下,莫说激发这五万杂兵的斗志,就是想在那么短的时间内召集起来,都绝无可能。”
“叫我说,咱们士气高昂,就该趁着近卫军人少,渡河去灭了他们,打他们一个措手不及!”
……
听着背后部将们的议论声,多尔衮没有说一句话。
近卫军能撤兵,已然是给了他、给了大清国喘息的时机,这是他此前想都不敢想的事情。
即使是现在他也不明白,为何张世康不继续进攻。
大明体量庞大,不至于真因为补给问题供应不了几万的军队,只需多加一点税,大部分问题都可以解决。
至于渡船,他知道大明组建了水师,完全可以调派战船来运兵。
可是不论如何,张世康毕竟是撤军了。
听着身后部将一口一个狗贼的叫着,多尔衮突然感觉脸上发烫。
他曾经也这么叫,但他、乃至整个大清国被狗贼打的如此凄惨,那他们又算什么?
至于反攻,多尔衮是想都没想过,紧急召集起来的这五万杂兵,战力几何没人比他更清楚。
大清国没有水师,召集到的渔船虽然不少,但一次最多也只能运输三四千人。
被张世康坑过数次的多尔衮,并不相信这是真的,近卫军绝不会露这么大的破绽给他。
说不定河对岸的近卫军只是个诱饵,而一旦他真的上钩,那大清国可就真的完了。
“正红旗留下驻防,其余部队,随本王回京!”多尔衮沉声道。
盛京不久前才经历动乱,局势本就十分不稳定。
如今的大清国,不仅损失了三分之一的国土和八成的精锐,最大的问题是阿济格等皇族的战死。
新提拔出来的旗主有将而无兵,新的权力分配也亟待解决,新君也等待着他得胜归来后举办登基大典。
多尔衮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。
更让他坐卧难安的还不是这些。
他曾当着大明使节陈应的面,猜测大明补给不足,还提出让张世康撤军的提议。
可没想到近卫军真的撤了。
这不免使他想起陈应当时给的招降条件,皇族可以活命,且所有人都能分上部分田地。
虽然这个条件十分荒谬,但以近卫军如今的做派而言,那张世康似乎并没有开玩笑。
可是他拒绝了。
如果这个条件是真的,那么……待大明下次来袭,他还能撑住吗?
“为奴一百年……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