但现在,学业中最是昂贵的书籍费用,已经沦落到了市井中的瓜果蔬菜价。
这也代表着,束缚着天下百姓开智的坚固锁链,已经摇摇欲坠。
寒门尚能出贵子,而基数更为庞大的天下人,若皆有书可读。。。
只要皇帝不昏庸,肯定会以科举取代九品中正,豪门士族已经被逼上了悬崖。
李斯文这小子,到底图个什么,狠起来连自家都打。
王珪端起茶盏,却没喝,只是看着茶汤里自己的倒影。
复杂心绪从眸子里流露而出,又被氤氲的茶香雾气所遮掩。
轻轻叹了声,放下茶盏时,像是下定了某种决心。
“孔大家不妨想想,这本《三字经》能在短短几天内传遍关中,甚至传到洛阳,光靠李斯文的力量,可能吗?”
孔颖达愣了一下,抬眼时,眼角皱纹挤在一起,指着案几上的书册惊道:“王大人,你是说。。。陛下在背后推波助澜?”
“不然呢?”
化不开的忧虑在心里翻涌,王珪止不住的叹气,拿起桌上的那本印刷《三字经》:
“孔大家再看这个,墨色均匀,笔画工整。
虽是印出的书,却比各家府上养的抄书先生,字迹还要清晰、工整得多。
若那所谓的活字印刷术,只有美观这一个优点,某倒不至于如此忧心。
可偏偏,这新式印刷术一经出世,便将书价从上百文打到了白菜价。
更为可怖的是,如何物美价廉,李斯文仍有薄利可赚。”
知微见着,方知活字印刷何等骇人。
当初李斯文在私底下夸的海口,要以一家之力供应天下百姓有书可读,而今看来,并不是说说而已。
王珪不由苦笑一声,目光盯着书页上,那行‘汤峪农庄监制’的小字,眼神复杂,继续说道:
“敬直曾与某说起,滨河湾还藏着一种新式造纸术。
虽说成品无论是从留墨、洁净方面,都远不如宣纸。
但材料来源广泛,无论是麦秆还是破布,皆可造纸,成本几乎可以忽略不计。
若有朝一日,书籍的价格被压到一两文的成本,价格比煤炭还贱。。。再穷苦的家庭也能供出个读书人。”
等到那时,九品中正制便再也立不住跟脚,世家出身的子弟,再也不能凭着门第入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