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天,便有零星的士兵,趁着夜色,用绳索从城墙上坠下,连滚带爬地冲向北凉大营,跪在粮堆前狼吞虎咽,哭声震天。
第三天,城门处爆发了小规模的冲突。一队百人左右的守军,试图冲开城门投降,被督战队当场斩杀,血流了一地。
城内的军心,正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崩溃。
绝望和饥饿,是比任何神兵利器都可怕的武器。
然而,就在所有人都认为,太安城的崩溃只是时间问题时,一份天大的惊喜,被送到了徐凤年的案头。
一个自称是南门守将心腹的密使,在夜色的掩护下,被带进了帅帐。
他带来了一封信。
一封……献城降书!
信中,那位镇守南门的周将军,言辞恳切,痛陈利弊,表示不愿再为将亡的离阳陪葬,愿率麾下三万将士,于三日后的子时,打开南门,恭迎王师入城!
信的末尾,还附上了一份无比详尽的太安城城防图,甚至连各处暗道的换防时间,都标注得一清二楚。
“哈哈哈!天助我也!”
一位北凉老将激动地拍案而起。
“世子!这是决定性的机会!南门一开,太安城唾手可得!”
“周将军麾下有三万兵马,一旦倒戈,城内必将大乱!我们可一战而定乾坤!”
整个帅帐,瞬间被狂喜点燃。
所有人都认为,胜利的曙光,已经到来。
唯有徐凤年。
他看着那份“过于完美”的降书和城防图,一句话也说不出来。
一种熟悉的,冰冷的感觉,从他的脊背升起。
又是这样。
和上次西城门之变,一模一样。
那一次,也是一个“深明大义”的守将,也是一份“诚意十足”的降书,结果,却是一个精心布置的陷阱,让北凉军折损了三千精锐。
历史,总是惊人的相似。
“世子,您还在犹豫什么?”
“这可是三万大军啊!他若是有诈,何必搭上自己的全部身家?”
众将不解,言语中甚至带上了一丝催促。
他们无法理解徐凤年的迟疑。
在他们看来,这简直就是天上掉下来的馅饼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