零点看书

零点看书>大明:哥,和尚没前途,咱造反吧 > 第一千二百一十五章 由朝廷裁定(第5页)

第一千二百一十五章 由朝廷裁定(第5页)

朱标静默半晌,轻声道:“那我便当堂受之。”

“我设堂,是试他们胆,也试我心。”

三日后,并州府传报抵达南京,朱标调粮之举已落实三乡,县中饿民接粮如雨,先起十人,转日便至百家。

东宫衡仓所出粮批,朱标亲笔书于粮车封面,一字未遮。

户部尚书陶侃闻之,急入朝奏言:“太子擅开储仓,违制而动,恐启他日诸府争调之风。”

朱元璋坐于文渊阁中,翻阅《衡仓先议》,未答一言,只于案前轻抚印章良久。

程守义小心问道:“陛下,是否降旨?”

朱元璋冷笑一声,将《先议》轻放于案上:“他说得好,‘此仓一动,责起东宫,若民不安,太子当罢。’”

“你让陶侃也写一篇,写一篇他若今日是太子,会如何断仓?”

程守义愕然:“若他不写呢?”

朱元璋沉声道:“那他便不配再议太子政事。”

而就在东宫忙于衡仓赈务时,王府却于一夜之间灯火未熄。

朱瀚披衣立于书案前,黄祁低声回报:“阳曲一案之后,京中文士私传‘太子行实政’,不但无谤,反添好评。”

“还有数人自送‘仓议之记’,请入建德堂。”

朱瀚缓缓点头,眸光沉定:“这才是关键。”

“朱标不是只要仓,他要的是‘政心’。”

黄祁不解:“政心?”

“仓能救一地,但心能动一朝。”

朱瀚缓步行至案旁,取起一封自北而至的旧册,淡声道:

“我早年听过一句话:‘仓中之米,重于兵中之刃。’”

“朱标如今动的是仓,是法,是实——可他真想动的,是朝中那些人心未定的观望者。”

这章没有结束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

“他要让这些人知道:他能动的,不只是书,不只是言,而是……政。”

建德堂内,《衡仓纪》初成,朱标批阅至末尾,却忽听顾清萍道:“蒋希远上书,请设‘仓辅事官’,愿赴阳曲实察。”

朱标眼中泛起光意:“他肯自请?此人果然不甘久居。”

顾清萍轻声:“可他一行,便是落实太子人手入州郡。”

朱标叹息:“所以才要慎用。”

“仓事之后,我不能再轻动实政之举。”

“接下来,若无第二笔,我这一场东风,只怕又成虚招。”

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

最新标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