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是!”唐检不再多言。
高楷转而说起一事:“听说,宇文凯有个外甥,叫窦易,颇有不凡?”
唐检点头:“此人年方十六,却极为擅长经商。”
“不过,这只是小道罢了。”
高楷摇头一笑:“无商不富,切莫小瞧了他。”
唐检若有所思。
“对了,褚公逝去,兵部司不可无人主持。”高楷想起一事,“便召回狄长孙,让他做郎中。”
“遵令!”
……
武德殿外,孙伯端、吕洪二人过长乐门,来到尚书省下辖吏部司,经门吏指引,抵达一处廊院。
早有一名内史等候,拱手笑道:“恭喜孙太史、吕参军!”
两人连连谦逊,呈上度牒,交由内史,又写下家世、履历、籍贯等基础信息,登记在簿。
“孙太史、吕参军稍等,下官这就上禀杨郎中。”内史客气道。
“有劳内史!”两人齐声道谢。
原本,道士度牒,须得经过吏部司再三核实,确认无误之后,方才呈送杨烨过目。
整个过程,少说也得三五天。
不过,这两人为高楷金口玉言亲封官职,自然无需如此繁琐。
内史着实歆羡,持文书,走进吏部司大堂。
杨烨颇为意外:“这二位道长,竟得主上如此看重?”
甫一见面,便授予官职,实在叫人惊讶。
不过,他自不会阻拦:“誊抄吧!”
“是!”内史答应一声,将孙伯端、吕洪二人基础信息,以工整楷书,写在两张绫书上,一式两份。
杨烨看过无误后,便在绫书末尾签下一个“判”字,加盖吏部司印章。
这便是告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