邓教谕见孙山领着一个牙子走了进来,定睛一看,暗暗咋舌。
坊间传言,孙大人有个跟他长得完全不一样的牙子,原来传言是真。
等孙山介绍这个是义子后,邓教谕恍然大悟。
暗暗地说道:是哩,义子就对哩,孙大人怎会生出这么俊的牙子呢?
孙山笑着说:“邓教谕,我家小子有劳你了。”
邓教谕赶紧摆手说道:“大人,不劳烦。贵公子一看就是读书的好苗子,能有这么一个学生,我可高兴了。”
相由心生,这么俊的小郎君,读书肯定厉害。
邓教谕悄摸摸地打量孙山,想着孙山肯定见到虎鸣长得好,读书好才收为义子。
嘿嘿,好好培养,将来有出息了,对孙家也有好处。
邓教谕又说:“孙大人,我要考一考小郎君,要知道他学到哪里,才好安排到什么班。”
孙山对此没有意见,笑着说:“邓教谕,有请,一切交给你了。”
又拍了拍虎鸣的小肩膀,鼓励道:“好孩子,好好回答教谕的问题,把你学到的东西拿出来。”
邓教谕见虎鸣有点紧张,温柔地说:“莫要紧张,想到什么就回答什么,就像回答夫子的课业一样。”
说完后,为了防止虎鸣紧张,等教谕把他领入书房考核。
看着虎鸣一点一点消失的身影,孙山仿如隔世。
第一次见洪秀才,也是被他领入书房考核。
岁月如梭,想不到自己变成孙伯民了。
相信当初孙伯民也一样,有点紧张地看着孩子被考核,害怕孩子不过关。
虽然对虎鸣充满信心,但没有得到邓教谕的肯定,还是会患得患失。
所以教育孩子,得让外人来干,孙山学问再大,也做不来这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