因为孙山爱读书,所以虎鸣青出蓝胜于蓝,比孙山更进一步,吵着要读书?
想到家里的盖头,要不要也带到山子身边呢?
说不定近朱者赤近墨者,盖头也变成一个爱读书的好孩子。
孙山两手一摊,无奈地说:“别问我,虎鸣喜欢读书是天生的,我也比不了。”
孙山虽然爱读书,但没有主动贴着去读书,该休假就休假,哪里有这么上赶着。
德哥儿吩咐道:“山子,写信回去,一定要让村长督促我们孙家子弟好好读书,哎,真羡慕杨家村,说不定下一个进士就在杨家村了。”
其实即使孙山不写信,村长也会督促娃子读书,村长想进步的心也不少。
孙山领着虎鸣走入县学。
虎鸣满眼都是好奇,仰着头问:“义父,沅陆的县学真大,比郑家学堂大很多。”
顿了顿,补充道:“也比洪家学堂大。”
虎鸣本打算先在郑家学堂启蒙,接着到洪家学堂进学,走孙山的路,成为第二个孙山。
只是计划赶不上变化,一下子就跑到好远好远的远陆县学读书了。
孙山笑着介绍:“这里有秀才,有童生,还有准备考童生的学子,还有像你这种开始接触科举的小学童。你得要跟他们好好相处,相互请教学问。”
顿了顿,继续说:“来到陌生的地方,也不要怕。有义父在,没人敢欺负你。如果真有人沙胆地欺负你,一定要告诉义父义母。你还小,有些事处理不了,得要找大人帮忙,知道不?”
虎鸣当然知道了,就像杨地主去世后,机灵地跑到孙家村。
对于危机,虎鸣向来敏感,自己还小,没办法解决,一定会找外援。
而义父就是他强而有力的避风港。
虎鸣认真地点头说:“义父,我知道,我不会逞强,遇到不利的事一定会跑路,然后找你。”
孙山看着小人儿一本正经的模样,不由地笑起来:“好孩子,真机灵。”
随后又说道:“虎鸣啊,我们不要被别人欺负,但也不要欺负别人。切记,莫要仗着身份,看不起同窗,嘲笑同窗,欺负同窗。”
虎鸣认真地说:“义父,我知道了。义母说了,言念君子,温其如玉。我要做一个谦谦君子,不会欺负别人的。”
虎鸣这么说,孙山也放心了。不喜欢孩子被欺负,也不希望孩子欺负别人。
邓教谕见孙山领着一个牙子走了进来,定睛一看,暗暗咋舌。